当前位置: 深圳评论>深网时评-春天的故事>

伟大事业需要开拓创新

条评论立即评论

伟大事业需要开拓创新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坚持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

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结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任何艰难险阻都没能阻挡党和人民前进的步伐。

理论创新结实累累。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在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探索建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实践创新成绩斐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放和社会发展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制度创新持续推进。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创建革命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为新中国国家制度的构建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时期,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进入新时代,制度创新不断释放生产力。从雄安新区到支持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到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文化创新活力迸发。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各类创新不竭的精神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创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先后推出“双百方针”“二为方向”等指导方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后,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福建泉州“宋元中国的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宫文创变身“网红”,《唐宫夜宴》“出圈”......无一不是中华文化繁荣昌盛的验证。

正是一次次的开拓创新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让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伟大事业需要开拓创新,开拓创新造就伟大事业。我们坚信,只要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回应时代要求,勇于推进改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李郑)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