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金楚月
这些年,留深过年的人多了起来,让留深者过一个物资供应充裕、文化活动丰富、安全文明祥和的春节,是深圳各行各业共同努力的“小目标”。今年春节深圳碰到“小状况”之后迅即而有力的反应,就流淌着一种让人踏实、心安的温暖。
1月31日,农历虎年除夕,正是神州大地万家灯火、喜庆团圆的时刻,深圳又遭遇了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当天,深圳发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至2月3日,深圳累计报告11例病例。
尽管疫情突如其来,但那些并未被划入封控、管控、防范区域的市民,除了不能去一些暂停开放的景区之外,他们的春节生活依然有滋有味、红红火火地进行着。看整座城市,观影、访亲、逛公园、游景区等活动在严格执行防疫政策的前提下有序进行,开门营业的店越来越多,人气渐渐回涨,春寒料峭中处处绿树红花,深圳仍在生机勃勃地前行。
盛世安稳、岁月静好的背后,是千万战疫人员在负重前行。这些“战士”舍小家为大家,汇聚一份份光和热,科学、高效、精准防控疫情,守护万家灯火,托举起市民稳稳的幸福。
这个春节深圳的最美风景,当属各行各业参与战疫的“战士”。这些人,有的叫响“若有战,召必回”,刚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乡,接到单位通知立马驱车返深;有的放弃了春节期间返乡计划,坚守在基层防控一线,天天睡在社区工作站;有的医护人员紧急集结,离开家人赶到核酸采样点,一忙就是一夜;深圳市人民医院两个多小时召集了100位医护人员,紧急支援宝安区核酸采样。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在疫情防控一线人员身上,人们又一次深深地感悟到了奉献、责任、担当、温暖。
各方的奉献与担当,又一次刷新了抗击疫情的“深圳速度”。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各方“战士”,闻令而动,雷厉风行,雷霆出动,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从后方到前线的集结,完成了从值班、待命、休假等状态到战斗状态的切换。积极配合疫情防控的市民,不顾风冷雨寒夜,接到通知即刻下楼排队做核酸,那股麻溜劲同样令人感佩。以坚定意志、优良作风、奉献精神对新冠病毒打响“遭遇战”的千万深圳“战士”,是推动这座城市在新时代跑出“加速度”的深圳人的生动缩影。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圳一次次闯关夺隘,以骄人的发展成果回应质疑、驱散杂音,靠的就是这样一股气、一股劲、一种精神。
疫情防控如何在保障正常生活与有力阻断传播链之间找到结合点?深圳用应对1月31日发生的这一波疫情的实践给出了答案:精准!按照流调结果,严格划定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按不同类型区域实施不同管理规定;密切追踪确诊病例密接者、次密接者并在第一时间妥善安排隔离等措施;全力开展精准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全力防外溢,严格离深、来(返)深人员管理,严格交通出行防控,严控聚集性活动,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全力发挥交通场站、发热门诊、诊所、药房等哨点作用,落实“四早”要求,健全完善多点触发机制。精准防控,恰如对疫情的“外科手术式打击”,避免了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弊端,体现了分区分级、科学恰当的要求,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巩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靠的就是精准防控;一个城市既做到严格管理又能保持生机盎然,靠的就是精准防控。
疫情防控,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疫情防控这张考卷上,人民群众是阅卷人,温暖是最能打动阅卷人的“得分点”。用广大党员干部和千万抗疫“战士”的辛苦一点、细致一点、操心一点,才能换来人民群众的温暖多一点。放弃和家人团圆机会奔赴抗疫一线的“战士”,管控区内孕妇被及时送到医院顺利诞生的“虎娃”,暂停急门诊的医院在春节期间为院内患者送去的爱心餐,媒体滚动发布的全市核酸采样点一览表,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传递着温暖、凝聚着力量。从气温上说,这是一个含“冬”量最大的春节;但在深圳人看来,这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春”意浓浓、暖意浓浓的春节。
春暖花开,就在眼前;疫除人乐,定能实现。深圳一定能!
作者简介:邓辉林,高级记者,文学博士,深圳新闻英才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