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章强调,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顺应事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加以推进。这篇重要文章为新时代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引。
举旗定向,法治中国的建设必须保证方向正确。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团结带领人民在挫折中探索奋斗、在困苦中铸就辉煌,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方面和全过程,更好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动实践。
使命担当,法治中国的建设必须扛起人民责任。“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立场和力量源泉。有效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需要依靠法治。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治理。要从创新执法理念、完善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提升执法素养等方面入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要大力加强普法宣传,让更多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让人民群众有渠道、有办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感受到公平正义。切实让人民群众体会到法治建设在身边、有实招、见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因时而变,法治中国的建设必须体现时代特点。“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立法与实践犹如车之双轮,必须骈列而行,不可偏废。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离不开法治的护航;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必须要聚焦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加强重要领域、新兴领域立法,紧紧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完善法律制度、健全实施机制、丰富法治文化。
国家的进步需要法治的保障,伟大的时代呼唤法治的风尚。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开创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让“法治中国”的时代航船扬帆远航!(徐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