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磨砺信仰,时光印证初心。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强调,党员干部只有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不忘初心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回首百年历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开创更加光辉的未来。
始终涵养“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为民情怀。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要不忘初心,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现阶段,虽然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了困难、没有了贫困。乘势而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完善治理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依然需要努力,实现我们党对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承诺还需快马加鞭。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坚持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更加高质量。
始终锤炼“逢山开道石做伴,遇水架桥敢趟先”的开拓精神。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要牢记使命,始终将改革开放事业进行到底。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步稳蹄疾,但是向改革的“深水区”推进仍然艰巨。越是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越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越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永远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要大胆冲破束缚,以“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的胆力和“杀出一条血路”的魄力,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敢于向陌生地带、体制机制弊端等大胆探索、细心求证。开拓意味着“谋新”,要打破既有路径和小富即安保守思想,善用新理念、抓住新机遇,敢于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为创新发展赋能,让“摸着石头过河”精神再实践、再探索、再发扬。
始终淬炼“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站在前”的担当精神。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要担当作为,始终以更硬的肩膀扛起历史重担。担当是党的红色基因和鲜明符号,彰显为民情怀、代表作风形象。不敢冲锋、缺乏担当、畏缩不前,事业就不会发展、改革就会陷入停滞。攻坚克难,共产党员是排头兵;跨越发展,领导干部是领头雁。能不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能否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人民期待着我们的担当、历史凝望着我们的作为。奋进“十四五”、起步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越是艰难越向前,一步一个脚印将伟大梦想变成生动实践。要坚持“干”字当头,甩开膀子、扑下身子,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坚持义不逃责、事不避难,全力守好“人民”这座“江山”。(晋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