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提到,“自古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那么2022年北京冬奥会就是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文化自信是进步的基石。从参加奥运会到举办奥运会,中华人民的文化自信是不断提升:1932年,刘长春单枪匹马参加第10届奥运会,成为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2008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开幕式上把最好的中国展示出来,采取“人海战术”,光是志愿者都有2.7万人,希望世界看到蓬勃发展的中国;时隔14年,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在北京燃起,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但这次,我们不再靠“量”而是从“质”上突破。从开幕式的“二十四节气”到备受欢迎的冬奥奖牌,从运动员的服饰到参赛的配乐,从中国农历新年的“中国红”到冰雪运动的“冰雪白”,运动与文化交融,中国传递出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如今的中国,不需要通过辉宏的场面来获得赞誉。
团结合作是共赢的基础。2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说到:“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但是冰雪运动带来的激情、欢乐和友谊仍然为全球人民共享,北京冬奥会彰显的团结、合作和希望正在为世界各国注入信心和力量。”北京冬奥会上的奥林匹克格言变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是奥林匹克格言108年来首次进行更新,“更团结”成为一个全新的追求,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热切盼望的理念。在举办冬奥会的同时,世界面临着诸多挑战:新冠疫情对生命的威胁、各国间存在的冲突,在此背景下,中国排除万难成功举办了一场完满的冬奥会,这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还坚定了世界各国排除万难的信心,坚信“团结就是力量”。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的前提。早在申办冬奥会的时候,中国就承诺要举办一个绿色的冬奥会。在冬奥会的准备期间,中国坚持以“绿色办奥”为原则,将原有的奥运场馆进行改造,有力缩减场地费用的投资。冬奥会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开幕式的火炬以微火代替熊熊大火、尽可能使用节能的赛时保障车辆,种种行动使得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达到“碳中和”的冬奥会。正如冬奥主题“一起向未来”所传递的理念一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向着未来迈上新台阶,为可持续发展助力。
北京冬奥会已经圆满落下帷幕,但是冬残奥会仍在继续,运动健儿仍在为国争光,中国体育事业仍在持续发展,冬奥带动了3亿多人加入到冰雪运动中,我们的体育强国梦将持续绽放光芒。(张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