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同样提出,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近日,《“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进一步指出,要“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优先推动基层治理等领域信息化专项行动,优先开展基层智慧治理能力提升行动,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2023年,基层智慧治理规划、政策和标准规范更加完善,数据资源整合取得明显成效,支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精细化服务感知、精准化风险识别、网络化行动协作的基层智慧治理体系基本建成,有力支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关键要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治理党的领导体制。深化基层机构改革,持续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坚持党建带群建,更好履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责。《规划》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基层政权建设、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中的应用,提升基层党建服务管理水平,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加强基础数据共享应用。打破各部门间数据壁垒,加强数据互联互通,提升数据利用效率,充分结合基层网格化治理要求,以群众现实需求为导向,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规划》中指出,要加快打造智慧社区,充分整合民政、卫健、住建、应急、综治、执法等部门系统基层入口,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
完善基层共治体系建设。新时代下基层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要充分吸纳社会力量,利用新时代新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基层志愿服务制度,大力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和互动交流活动,更好满足群众需求。《规划》中指出,要畅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在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的渠道,大力拓展社会资源线上参与公益慈善途径,促进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