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指出要“培育一支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夯实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基础”。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念好引、育、用“三字经”,强化‘头雁’队伍建设,锻造乡村振兴“铁军”。
紧扣乡愁纽带“引”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首先要从本土人才入手。要建立本土人才资源库,精准绘制如本地乡贤老板、三农专家、大专学生、退伍军人等本土人才资源的“人才地图”,要使出“亲情招”,打好“乡情牌”,吸引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家、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要开拓视野引“精才”,不断扩大引才“朋友圈”,通过“同乡会”等社会组织“荐才”“寻才”,采取“候鸟式人才”“节假日人才”等方式柔性引才。要出台乡村人才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引进奖励机制,对返乡创业的人才给予资金支持,对回乡就业的大学生给予资金补贴,不断放宽行业准入,减少行政审批,减免税负,加大融资贷款,给予返乡人才完善的创业就业保障。
围绕智力势能转化“育”才。乡村振兴人才要想快速成长,离不开人才的精心培育。要完善“普惠性”育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基层农技服务推广培训工程,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和引导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要开展“定向性”育才,强化乡村与各类农业大学、农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建立乡村农产业实践基地,举办农产品产业人才研修班、农业专业技能人才培训班、电商人才培训班,定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管理人才。要推动“奖励性”育才,制定特色农业产业人才奖励性政策,设立乡村人才荣誉称号,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中来,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地保障队伍战斗力。
聚焦高质量发展“用”才。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因此,要引以能用、育以致用。要发挥好驻村干部“生力军”作用,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让有学问、懂技术、善作为的年轻干部当好“泥腿子”“老黄牛”“排头兵”,把稳乡村振兴“方向盘”,牵住乡村发展“牛鼻子”,不断推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相互融合。要发挥好“头雁”的领航作用,支持“头雁”创办乡村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支持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参与各产业合作社经营,通过折资入股、劳动务工、保底分红等方式,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农民致富。要发挥好专家人才“智慧屋”作用,支持科技特派员、退休名师名医等成立专家工作室,定期组织开展帮扶指导工作,让人才用智慧之“墨”,在乡村的田间地头作出绚丽的“画卷”。(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