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满电出发”。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深圳以其卓越的前瞻性和强大的执行力,加速迈向“超充之城”,成为全球数字能源领域的璀璨明珠。2024年,深圳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成超充站1030座,超充站数量成功超过加油站数量;建成光储超充和车网互动一体化站100座,新建充电桩13.4万个,累计建成充电桩达42万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超充网络全城布局
车主充电便捷高效
从繁华的福田、南山等中心区域,到相对偏远的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圳的超充站如繁星般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基本实现了全域覆盖。截至2024年底,深圳累计建成超充站1030座,远超年初设定的目标,并且成功实现了超充站数量超过加油站数量的里程碑。这些超充站大多选址在人流车辆密集的公共场所、大型商业综合体、公交场站、产业园区等,极大地方便了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使“1公里超充出行圈”已经成为现实,市民开着新能源汽车通勤再也不用为“补能焦虑”而烦恼。
福田区笔架山公园超充站可同时为29辆车提供充电服务。
超充技术的应用,让充电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深圳发布的全国首个《电动汽车超级充电设备分级评价规范》和《电动汽车集中式公共充电站设计规范》等地方标准,明确了超充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充电站的布局要求,确保了超充站的建设质量和运营效率。一些最大输出功率达600千瓦的液冷超充设备,能够为搭载高压架构、高倍率电池的适配车型带来 “一秒一公里” 的流畅充电体验,彻底颠覆了传统充电方式。相比动辄七八个小时的慢充技术,超充成为破解新能源车主补能痛点的最优解。以福田区梅林街道的莲花山充电站为例,在进行改造升级后,已成为全国首个光储超充+车网互动+电力鸿蒙综合示范站,配备充放电功率达600千瓦的超充桩,还具备2160千瓦大功率放电功能。
光储超充与车网互动
绿色能源的新探索
2024年建成的100座光储超充和车网互动一体化站,是深圳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又一创新成果。光储超充一体化站集成了光伏储能、V2G(车网互动)等智慧功能,将太阳能发电、储能系统与超级充电有机结合。通过在电价谷期充电、峰期放电,不仅能够减轻电网负担,还能为用户降低充电成本,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车网互动技术的应用,则让新能源汽车成为“移动充电宝”。在用电高峰期,车辆可以反向放电,帮助电网调峰,有效缓解城市用电紧张情况。深圳巴士集团已建设的108座超充站中,有84座集成车网互动功能,形成了局域微电网、虚拟电厂。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还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示范站的成功运营,为深圳乃至全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充电桩建设已实现
从数量到质量的全面提升
除了超充站和光储超充和车网互动一体化站的建设,深圳还大力推进充电桩的建设。2024年,深圳新建充电桩13.4万个,累计建成充电桩42万个,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这些充电桩遍布全市的公共停车场、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等场所,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充电服务。
在充电桩建设方面,深圳同样注重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建设,加快充电桩网络的布局和覆盖;另一方面,加强充电桩的质量监管和技术标准制定,确保充电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深圳还积极推动充电桩的智能化升级,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充电桩的远程监控和智能调度,提升了充电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超充之城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
带动产业升级
“超充之城”的建设,不仅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了便利,还带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2024年1-10月,深圳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已达75.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19万辆。超充站的普及,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更高,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整车企业产销两旺,比亚迪等企业不断刷新销售纪录。同时,动力电池企业欣旺达、电芯结构件企业科达利、电池材料企业新宙邦等产业链上的深圳企业,也收获了更多订单,在技术创新中不断取得新突破。超充技术的发展,还推动了充电桩核心零部件充电模块等产业的进步,永联、英飞源等8家深圳本土企业占有全国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这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深圳企业伴随市场的扩大收获了更多订单,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持续迈进,在技术创新中屡屡实现新突破。
展望未来,深圳将继续加快“超充之城”的建设步伐,推动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深圳将进一步完善超充网络和充电桩布局,提升充电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另一方面,深圳将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和场景融合示范应用,推动光储充一体化、车网互动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构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提供有力支撑,为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新模式贡献力量。
采写丨范洋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