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自由和舒适的“松弛感”,已经成为现代人热衷的一种生活态度。深圳,这座以“速度”著称的城市,表面上看似乎与“松弛感”格格不入——高楼林立的CBD、凌晨亮着的加班灯、地铁里快步小跑的人群……但若你细细品味,会发现深圳人早已在快节奏中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松弛哲学”,更擅长在钢铁森林里寻找自然缝隙,深圳公园式商场的不断出现更是把这种“松弛感”发挥到了极致。
“逛商场不仅能消费购物,还能来一场沉浸式的自然之旅,交通也比较便利,现在我们全家一有空就来citywork一下。”正在龙岗大运天地带一家逛街的李先生感叹道。
位于深圳龙岗的大运天地,是深圳首个可呼吸开放式商业体,52万平方米的广阔空间,商业街区与生态湖景、绿地完美融合,营造出宛若大型生态公园的沉浸式环境。以开放式街区设计,将主体建筑环绕湖泊而建。岸边植被丰茂,环湖步道树木茂盛,还有水草葱郁的小洲,在这里,抬头即见蓝天白云,伸手可触绿植鲜花,还有可爱的小动物作伴,湖面上常有白鹭掠过,更有梅花鹿、黑天鹅、小羊、柯尔鸭、孔雀在这里定期“上班”。大运天地商业功能完善,涵盖餐饮、服装、潮牌、电子产品等多种业态,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购物需求,这里不仅是人们购物的自然天堂,同时也是多种动植物的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具象呈现,人们的灵魂自然而然地得到治愈。
位于深圳龙岗的坂田万科广场更是把森林景观融入商场,浓浓的新加坡风情宛若将“滨海湾花园”搬到了深圳。商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新加坡这个花园城市的理念,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体现自然之美。中庭的地涌金莲端庄优雅,静静地绽放着,似乎在诉说着关于这座城市的绿色故事。而那些从高处垂落的藤蔓,则像是一道道天然的窗帘,既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也为来往的人们提供了遮荫之处。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生态设计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通过引入大量的本地植物,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养护,坂田万科广场成功营造出了一个自我维持的小型生态系统。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仅提升了商场的整体美感,也极大地增强了顾客的体验感和归属感。
全球首份聚焦于“松弛经济”的《2023年松弛经济报告》指出:现代消费模式正在经历一场革命——人们更加倾向于通过休闲和自然的方式实现身心的放松,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消费。这种趋势促使商业场所不断创新,将生态与商业深度融合,以满足人们对自然、休闲生活方式的追求。深圳坂田万科广场便是这样一座创新性的公园式商场,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城市中的一片绿洲。
像这样的公园式商场深圳还有很多,如将莲花山公园和笔架山公园的客流吸引至自身的深业上城、将商业与海岸公园完美融合的欢乐海岸等等,据了解,截至2024年,深圳公园式商场年均客流量超8000万人次(数据通过几个典型公园式商场数据总结估算),带动周边物业增值15%-20%,相关业态吸纳就业超10万人,成为城市经济新增长点。深圳公园式商场的出现,对城市发展、居民生活及商业创新具有多重意义。
重构城市空间
高密度城市的生态与商业平衡
深圳作为土地资源紧张的超大城市(陆域面积仅 1997 平方公里),相较于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土地资源更为紧张。公园式商场通过“商业+公园”模式,将自然元素嵌入商业空间(如大运天地环湖而建、坂田万科广场引入200余种植物),实现“垂直绿化”“立体生态”,突破传统商场的封闭形态。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复合利用率(如深业上城通过空中连廊串联两大公园),更在寸土寸金的CBD(如福田、南山)创造了“都市绿洲”,为高密度城市提供了“生态友好型”商业空间解决方案。
消费体验升级
从消费购物中寻到“松弛感”
打破传统商场“购物为主”的单一功能,将休闲(环湖步道、动物互动)、社交(开放式街区、主题花园)、文化(自然探索博物园)融入消费场景,满足深圳年轻群体(占常住人口60%以上)对“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情感需求。数据显示,37.70%的深圳青年消费时注重社交属性,公园式商场通过绿植、水系、动物互动(如黑天鹅、梅花鹿),将购物转化为“自然疗愈+社交体验”的复合场景。且公园式商场多为开放式、免门票,成为市民“第三空间”(家庭、工作之外的公共空间)。例如,深业上城的空中连廊日均人流量超2万,连接莲花山公园,成为市民散步、亲子活动的免费场所,直接带动餐饮、娱乐等业态增长。
城市绿化的“商业化反哺”
商业地产的“破局之道”
将城市公园(1320个)、绿地(蓝绿空间占比50%)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商业价值。例如,欢乐海岸依托滨海公园,实现“看海购物”;坂田万科广场的“立体公园”年客流量超千万,反哺生态维护。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开放式设计减少空调依赖,绿植降低热岛效应。如大运天地的环湖步道和自然通风设计,契合深圳“双碳”目标(202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8%)。
对抗电商冲击,带动生态设计(如植物配置、水系规划)、文旅融合(动物互动、自然教育)、轻资产运营(主理人品牌、快闪店)等新商业形态。华润、华侨城等集团通过“公园+商业”模式输出管理经验,形成新盈利增长点。传统商场受网购挤压(2023年深圳电商零售额占社零总额32%),公园式商场以“体验感”“不可替代性”吸引客流。数据显示,坂田万科广场开业首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8%,客流量超预期40%。
提升城市形象
打造“宜居深圳”新名片
公园式商场成为深圳“创新、生态、年轻”城市特质的具象化表达。媲美新加坡“花园城市”商业(如ION Orchard的绿化设计)、东京“都市农园”概念,提升城市国际化形象。《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支持“商业+公园”,为全国高密度城市提供“生态商业”立法样本。
深圳公园式商场不仅是商业形态的创新,更是城市发展理念的缩影——在有限空间内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它既是应对土地紧缺、消费转型的务实选择,也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让商业回归生活本质,让自然融入都市日常,最终推动城市从“高速扩张”向“高质量宜居”跃迁。这种模式的成功,为全球超大城市的“商业更新”与“生态复兴”提供了“深圳方案”。笔者感言,深圳这座城市的魔力在于,当你站在平安金融中心116层观景台,看着云雾从梧桐山漫向香港米埔湿地时,突然就懂了属于深圳人的“松弛感”,就像红树林那样,已然在咸淡水交界处长得特别葱郁。
采写丨吴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