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当你坐进驾驶座却无需握方向盘,与语音助手确认目的地后车辆便在城市繁忙的车流中自主穿行;当充电桩计时器刚跳转300秒,仪表盘续航已增加400公里;当抬头望向天窗,一架旋翼展开的飞行汽车正掠过展馆穹顶——这些科幻画面正在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变为现实。
5月31日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人潮如织,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在科技与未来的交响中盛大启幕。首日观众流量突破18.3万人次,远超去年同期的15.7万,创下历史新高,印证了这场科技盛宴的巨大吸引力。
当前,汽车产业创新聚焦在中国,尤其是以深圳为核心的大湾区,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产业热土。扎根于创新之都,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以“面向科技、面向未来、面向市场”为主题,致力于展示汽车产业强大的研发实力,呈现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精准洞察市场的新趋势。这场科技盛宴,正成为全球观察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脉动的最佳窗口。
技术创新浓度爆表,定义出行新纪元
走进26万平方米的展馆,技术创新的热浪扑面而来,多项突破性成果引领全球风向。
在比亚迪集团包揽的1号馆内,兆瓦级超充技术首次公开展示,突破性的1000kW充电功率实现了“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行业奇迹,彻底重塑电动车补能体验。在相邻的腾势与仰望展台,“易三方”平台与“云辇-Z”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交相辉映,展现中国头部车企在核心技术垂直整合上的强大实力和差异化优势。
转身步入2号馆,华为携鸿蒙智行“五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首次同台亮相。旗舰车型尊界S800在万众瞩目下登场,其搭载的乾崑智驾ADS 4.0系统,引领智能辅助驾驶迈向 L3 新时代,成为全场焦点。
蔚来全球首发“世界模型NWM”,该模型结合端到端架构,为汽车智能化开辟全新路径,标志着中国研发力量在AI驱动智能驾驶领域从幕后坚定走向台前。
在充满未来感的“未来驭行空间站”展区,峰飞航空、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企业联袂呈现“空地一体化”出行生态。红旗天辇1号飞行汽车与小鹏汇天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并肩,勾勒出立体交通的清晰轮廓,为未来城市出行开辟全新思路。
产业协同深化,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协同的深刻变革,这股浪潮与深圳的雄心壮志深度共振。
作为东道主,深圳正全力建设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研发中心、高端零部件设计制造中心、前沿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和国际贸易枢纽中心。车展开幕式上,20家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圈新晋成员集体亮相,为“四大中心”注入澎湃动能。
“出海快车道”正式打通:开幕式上,深圳港“汽车出海一站式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提供集港运输、港前服务、海运订舱、汽车贸易、车务服务、物流跟踪等全链条综合服务,实现“一键下单”和政务“一口办理”,为技术创新打通从实验室到全球市场的快车道,强力支撑深圳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国际贸易枢纽中心的目标。
AI+汽车重塑产业格局:深圳将“硬件之都”的基因注入智能汽车革命。同期举办的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上,莫界科技全球最轻35克AR眼镜、优必选教育机器人等创新终端,与车展上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系统形成技术共振。深圳锚定目标:到2026年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深港河套合作区打造的“算力硬核”,正为晶泰科技、元戎启行等AI企业提供创新引擎,其打造国际影响力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雄心,与汽车智能化战略深度协同。
293万辆背后的野心:
打造世界级汽车城的“湾区范式”
展望未来,深圳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已然清晰,这座以创新闻名的城市,正从“硬件之都”向“智能汽车生态之城”华丽转身。2024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93.53万辆,问鼎全国汽车产量第一城,全国每4.4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辆产自于深圳,彰显其作为全球新能源整车制造重镇的绝对实力。
依托“四大中心”的战略骨架,深圳将持续强化其在AI大模型、超充、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创新、高端制造工艺、低空经济与车路协同等前沿场景应用,以及全球化运营等维度的综合竞争力。这座城市将“硬件之都”的深厚积淀与人工智能的澎湃浪潮深度融合,推动汽车从“移动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乃至“智慧城市节点”跃迁。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所呈现的科技浓度与生态活力,正是深圳这一宏大抱负的生动缩影。
当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串联起城市交通,当兆瓦充电桩的蓝色电弧照亮观众惊叹的面容,当飞行汽车在展馆投下未来的剪影——这场首日入场便突破18万人次的科技盛会已超越展会本身,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以创新重构全球格局的宣言。在深圳湾畔的聚光灯下,依托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硬核突破的科技创新、以及深圳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坚定决心,中国汽车产业正以技术聚合的新范式,加速驶向属于中国智造的汽车新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以深圳为引擎、大湾区为腹地、中国智慧为驱动的“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不仅将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更将为人类未来出行方式贡献独特的“中国方案”和“湾区范式”。
采写|胡津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