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生金” 清华、北大、复旦、港中深等多所高校将亮相第二十七届高交会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1日讯(记者 刘惠敏)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将于2025年11月14日—16日在深圳举行。9月11日,记者从高交会组委会获悉,第二十七届高交会预计有超百家高校、科研院所携上万份创新成果参加高交会,全方位推进企业和高校“双向奔赴”,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image.png

为助力校企精准对接,本届高交会持续邀请综合性科研院所、专业性科研机构、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研发中心、政府所属科研单位、国际科研组织在华机构、民营科研机构等参展,集中展示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新材料、半导体等领域的创新成果,高校、企业高精尖领域新成果汇聚一堂,助力创新成果落地生根。

image.png

据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哈工大深圳、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研究院、深圳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上海大学、广州大学、深圳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深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湾实验室等超百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意向参展,将携上万份创新成果参加本届高交会,全方位推进企业和高校“双向奔赴”,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image.png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高校是科技成果的“富矿”和国家技术转移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持续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和科技强国建设的关键举措。

高交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高交会始终致力于推动高校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二十七届高交会将集聚“政产学研用”等资源,融合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平台,推动校地合作和资源整合。

为此,高交会组委会与中国国投、中能国建、博纳德投资、中汉实业、粤资基金、冠泓基金、招商银行、中国银行、花旗银行、巴基斯坦国民银行韬卓投资等投融资机构以及全球近百个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组织取得联系,届时将有来自全球3000余家公募、私募基金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云集高交会,全方位助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持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内生动能。

此外,本届高交会同期还将举办各类投融资对接会、战略签约会、项目配对洽谈会、海外买家采购洽谈会、国际展商商务考察等成果交易促进活动,促进各类创新资源有效对接。通过上百场配套活动,特别是组委会创新性地推出“全球采购商对接大会”这一重磅活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加速聚合,让科研成果转化高效落地。

(本文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田志强 马丹责任编辑:陈占友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