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款康养机器人同台竞技 首届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举行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5日讯(记者 林玟珊)9月12日-14日,2025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行。展会期间同步开展“兴业银行杯”首届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吸引近百家中外企业携200余款康养机器人同台竞技。大赛展现了人工智能与养老产业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勾勒出“科技赋能银发经济”的清晰路径。

以创新生态应对老龄化挑战

在大赛现场,一位银发“体验官”正与陪伴机器人流畅对话,投资人与创业者热烈讨论智慧养老产品的商业化路径——这些场景背后,是一场由国家政策、产业布局与城市使命共同推动的智慧养老实践。

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支撑。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要求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等智能设备。2025年工信部将人形机器人列为“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各地也将发展人形机器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长三角聚焦医疗机器人、珠三角侧重服务机器人、成渝深耕工业机器人,形成差异化的区域布局。

在此背景下,深圳凭借齐全的制造业门类与强大的配套能力,选择以“康养机器人”作为切入赛道,不仅响应国家战略,更依托本地22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及完整产业链,构建从研发到制造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展现出在银发经济领域的先发优势与战略纵深。

c878273410fb4f3b7014d05e8a6ab4c1.jpg

从“专家认可”到“市场认可”

创新科技赛事评审模式

推动参赛项目实现从“专家认可”到“市场认可”

大赛征集项目涵盖智能照护、智慧陪伴、智能监测、健康促进、智慧文娱5大类,细分为移动助行、大小便护理、智能助浴、中医理疗、棋牌游戏等15个支类,基本覆盖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大创新在于打破传统科技赛事评审模式,由深圳市长青老龄大学面向四级分校组织推荐120余名“乐龄体验官”,并联合50家“投融资机构”共同组建赛事评审团队。

“我们不在乎技术多么先进,只关心它是否真的能解决我们老年人的实际问题。”72岁的张先生作为“老龄体验官”告诉记者,“比如这个助浴机器人,不仅要安全稳妥,还要保护我们的隐私和尊严。”

投资机构代表王先生指出:“我们从市场潜力、成本控制和规模化可能性评估项目。许多技术优异的产品因成本过高难以商业化。”为解决该痛点,大赛提供多维度支持:获奖项目可入驻重点产业园享受租金减免与政策扶持;优先纳入50余家投资机构关注名单;通过“展赛联动”直接对接采购与消费端。

这种评审机制和创新支撑体系,推动参赛项目实现从“专家认可”到“市场认可”、从“技术冠军”到“市场冠军”的跨越式转变。

打造银发产业新高地

大赛与2025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同期举办,形成“展赛联动”独特模式,有效打通创新展示、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链条,构建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

大赛中,近百家企业集中展出超百款产品,涵盖高端精密机器人及轻便适老设备,充分展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正产生乘数效应:人机交互更情感化,自主决策更精准,推动康养产品从“功能工具”全面升级为“智慧伙伴”。

为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本届大赛设置了“十佳用户欢迎奖”“十佳市场潜力奖”“十佳技术创新奖”“十佳应用场景奖”“十佳人文关怀奖”,以及“金银铜奖”和“优秀组织奖”。各类奖项设置既聚焦技术创新的硬核实力,更凸显用户体验与市场需求的核心导向,旨在全方位推动银发经济领域的创新应用落地与产业化深度发展。

通过“以展带赛、以赛促创”,深圳正系统构建汇聚技术、企业、资本与政策的智慧养老生态圈,推动产业实现从单一产品创新到整体系统服务、从制造输出到生态构建的重大跨越,为全国智慧养老行业树立了创新融合、开放共赢的新标杆。

934364b2a9232fc76f79ca84005a0bbc.jpg

展会现场。

编辑:张玲 周浩桦责任编辑:刘晓宇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