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6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你也不胖啊!”这是王茶茶(化名)走进诊室听到的第一句话。然而,体脂检测结果让医生瞬间变脸:“体脂率40.9%!标准的‘瘦胖子’,肌肉量很低,几乎全是脂肪。”身高1.6米、体重百来斤,王茶茶看着体重秤上的数字时还洋洋得意,但体脂秤上的数据却令人咋舌——这不是真正的“瘦”,而是一种被称为“脂包骨”的隐性肥胖。
你的瘦,是真的健康吗?
看上去纤细匀称,但一捏手臂后侧、大腿内侧却全是松松垮垮的软肉,轻轻一碰就一道淤青。穿上紧身衣没有线条感,侧面看起来甚至还有点膨胀。明明吃得不是特别多,小肚子却顽固存在——这是许多“脂包骨”女性的真实写照。
网友宋卡卡(化名)这样描述自己的状况:“平时经常熬夜,过了25岁之后,感觉自己像在断崖式衰老。”她坦言,别人不小心碰一下自己就疼得厉害,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
“脂包骨”人群一个突出的共同点,是极度缺乏运动——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这种身材的本质是肌肉含量过低。正常情况下,骨头外面应当包裹着肌肉,肌肉外面再包着脂肪。但肌肉量太少,导致骨头外面直接包着大量脂肪,因此毫无线条感。加上实际体脂率不低,脂肪藏得深,看起来瘦,摸起来却软。
在社交媒体上,这种身材甚至被一些人追捧为“有女人味”。然而医生提醒,“脂包骨”其实是一种体质较差的表现。
看不见的脂肪,看得见的风险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内科副顾问医生向薇指出:“看起来不胖,并不代表真的不胖。”她解释,肥胖除了外观明显的情况之外,还有一种属于脂肪的异常分布。
“正常情况下,脂肪主要分布在皮下。但异常分布是指脂肪堆积在了本不该大量存在的部位,比如腹部内脏、肝脏、肌肉间隙,甚至血管壁中。”向薇说,“即使看起来不胖,只要脂肪分布异常,也属于肥胖范畴。”
30岁的小岩向记者描述其伴侣的状况:“身高1.65米,体重140斤,身上肉特别软。体脂秤测出来体脂率37%,大腿碰到桌子就容易留下明显淤青。平时基本不运动,身体素质和健康状态都很差。”
这种身体状况背后隐藏的健康风险远超想象。向薇介绍,内脏脂肪高的人群,健康危害更大。因为皮下脂肪很少引起胰岛素抵抗,而内脏脂肪则会直接导致胰岛素抵抗。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代谢风险:高血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某些肿瘤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告别虚弱,从练点力量开始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治疗部主任龙建军表示,解决“脂包骨”问题的核心是力量训练。“最关键的是要进行针对性的肌肉力量练习。比如,如果上肢或背阔肌力量不足,确实可以通过撸铁这类方式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此外,也可选择一些较好的全身性锻炼方式,如慢跑、游泳等。他建议从全身性的运动入手,或从易操作的核心基础训练开始。
“对于本身肌肉核心较弱的人群,往往不是某一块肌肉特别弱,而是全身肌肉都偏弱。”龙建军说,“平板支撑就是一个能锻炼全身核心力量的经典动作。可以从每天支撑30秒开始,逐步增加到一分钟,甚至两分钟。”
针对部分女性担心“练力量会变成金刚芭比”的误解,龙建军解释道:想要练出非常发达的肌肉其实非常困难。除了刻苦训练之外,通常还需配合严格的饮食计划、良好的睡眠等多种因素。“肌肉在收缩时紧张坚硬,放松时则柔软而有弹性,与脂肪那种松软无力的手感完全不同。通过锻炼获得的肌肉线条,只会让身体更紧致、手感更Q弹,并不会令人不适。”他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