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骑行道“拦路虎”清零 6周整改焕新敞亮路,市民点赞“深圳速度”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8月11日,东门公交站台旁骑行道上电箱拦路。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9月16日,拦路电箱已被移除。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7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郑淑仪)塑料移动胶马撤走后,骑手小梁的车轮平稳碾过新铺的沥青路面,再无昔日“科目二考场”的窘迫。6周前,这条骑行道还是“柱子林立、电箱挡路”的“障碍赛场”;9月15日,罗湖东门中路骑行道上最后一批拦路电箱被移除,持续40多天的道路改造工程画上句号。

自本报8月8日刊发《各种“柱”各种“杆”各种“箱”交错林立阻碍慢行系统,骑行非机动车道像考科目二》的调查报道,曝光了罗湖东门路段骑行道被供电设备、信号灯杆等设施侵占的乱象后,各部门快速响应整改,将拦路柱、高压电箱等“拦路虎”悉数清零,骑行道恢复应有的通畅,市民纷纷点赞这波“深圳速度”。

从“障碍密布”到“畅行无阻”

回溯这6周时间,东门骑行道的变化清晰可见:

8月8日,《各种“柱”各种“杆”各种“箱”交错林立阻碍慢行系统,骑行非机动车道像考科目二》报道见报后,深圳供电局当天便核查响应,确认东门③公交站旁的高压电箱属其产权,且纳入东门道路品质提升迁改范围,将迁移至路对面,同时明确由深圳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牵头推进施工。

3天后(8月11日),记者发现东门骑行道上的旧灯柱、路标杆纷纷挂上提示牌:“近期拆除,注意绕行”。深圳市路桥建设集团同步发布声明称,项目正推进新旧杆件合并与箱体迁移,待新设施投用后拆除旧设备,让市民吃下“定心丸”。

8月18日,施工动作落地:旧杆件被塑料胶马围挡,新路灯、信号灯、监控立杆在规划好的骑行道旁安装完毕,“拆旧装新”进入实操阶段。

到了8月26日,也就是报道发出后第3周,旧灯柱全部迁走,此前占道的“庞然大物”高压电箱也完成转移,仅余几个小电箱和待填平的地面坑洼,胶马围挡继续守护施工区域。

报道发出后的第四周,9月5日,一侧骑行道的坑洼被填平,率先实现畅行。到9月15日,最后一处高压电箱遗留坑洼处理完毕,东门骑行道上的“拦路柱”“拦路箱”彻底清零,铺好沥青的骑行道绵延向前,无任何障碍遮挡,傍晚时分,不少骑手顺畅驶过,偶尔有行人经过,也能在旁边的人行道上安全行走,互不干扰。

安全畅行获市民点赞

盼规范骑行守秩序

“整改后走路都踏实多了!”住在东门附近的市民林先生,每天都会沿骑行道旁的人行道散步,他记得以前旧灯柱密集时,常有骑手为绕杆而骑上人行道,“现在骑行道宽敞了,电动车走自己的道,我们行人也不用躲来躲去。”

骑手小梁的感受更直接:“以前要在杆子和电箱之间找缝隙,现在能稳稳沿着道骑,不用担心蹭到行人或磕到车。”他笑着说,最近不少同行都在群里夸东门骑行道“变舒服了”,高峰期通行效率也高了不少。

不过,新问题也随之出现。路边商户洪女士向记者反映,部分骑行者图快,仍会骑上人行道,“有次看到一位老人差点被电动车碰到,吓出一身汗。”她坦言,政府整改骑行道的初心很好,但“路通了,规矩也得跟上。”对此她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劝导,让骑手都在骑行道内规范行驶。

记者现场观察到,骑行道边的电动车、自行车摆放不规范现象确实存在,仍有部分骑行者驶上人行道。如今,东门骑行道已恢复敞亮通畅,而“规范骑行”问题,市民也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关注,市民林先生恳切盼望:“让整改后的骑行道既能‘通’,也能‘久通’。”

编辑:谭悦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