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7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近日,4岁的乐乐(化名)在家中玩耍时,不慎摔倒,脖子重重地撞在木质桌角上。家长发现她的脖子正中有个米粒大小的破口,没有其他明显不适。
没想到,60分钟后,乐乐不仅脖子变粗,呼吸急促,脸色还变得苍白,接着嘴唇发紫。家长马上抱着孩子冲进了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大厅。急诊医生检查发现孩子的气管破了,需立即开展手术。
气体“跑”到身体各个部位
据介绍,乐乐到院时脸色发紫,脖子肿胀。虽然戴着吸氧面罩,但她的血氧饱和度仅93%。加急做了颈胸部CT结果显示:气管损伤,纵隔气肿。
“糟糕!孩子气管可能破了!”急诊医生表示,气管破裂后,肺里的气体顺着破裂的气管“跑”到了身体各个部位,所以,乐乐的脖子、脸、胸壁、腋窝甚至肩背部软组织里,都充满了气体,纵隔(胸腔内两肺之间的区域)更是积满了气,像一个膨胀的气球压迫着气管和心脏。
多学科专家协作完成手术
麻醉科、耳鼻喉科、心外科的专家会诊后很快达成一致:马上手术!
评估完乐乐的情况,麻醉医生发现,乐乐颈部因积气皮肤紧绷如鼓,麻醉后肌肉松弛可能致气管完全受压窒息。紧急时刻,胸心外科医生用穿刺针为其排气,100毫升气体排出后,乐乐呼吸稍缓。但新挑战接踵而至:乐乐术前未禁食禁水,全麻反流误吸风险高;而且气管破了,插管稍差便可能扩大破口。麻醉科团队迅速制定方案:选最细导管,用可视喉镜操作,备好纤支镜探查破口。
麻醉生效后,医生扣紧面罩保障供氧,再用可视喉镜精准插管。为避开破口,医生特意将导管插至18厘米(常规4岁童插管深度14厘米)。随后,细如米粉的纤支镜伸入导管,终于在13厘米处发现1厘米长裂口。
找到裂口后,麻醉医生调整导管越过破口并充气密封,监护仪上血氧饱和度瞬间升至100%。紧接着,胸心外科医生在乐乐颈部切口,排出纵隔积气并置入引流管;耳鼻喉科医生通过纤支镜确认破口无需缝合,保守治疗即可愈合。
一天后,乐乐从ICU转至普通病房,两周后康复出院。
医生提醒
孩子颈部受伤记住“3要2不要”
医生提醒,颈部外伤很常见,可一旦损伤气管,黄金抢救时间只有几小时。气管破裂的孩子,一般会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声音嘶哑;颈部肿胀,摸起来有“握雪感”(气体漏到皮下);咳嗽带血、吞咽疼痛;严重时面色发紫、意识模糊(窒息前兆)。
这时,家长需牢记“3要2不要”:要保持孩子镇静,用温和方式安抚避免哭闹加重呼吸负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孩子半坐或侧卧位,伤口用干净纱布轻覆;要立即拨打120,明确告知“儿童颈部外伤,怀疑气管破裂”。同时,切勿触碰伤口深处,避免加重损伤;切勿喂水喂药,防止呛咳引发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