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心理摆渡人”,用“专业本事”服务邻里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9日讯(记者 王奕婷 程熙 张金)李冬华是龙田街道聚龙花园二期的住户,也是一位专业的治理“能人”。她带着名校学识的沉淀、十余年心理咨询的专业底气,主动报名成为坪山区群众工作馆心理咨询室的志愿者,为邻里化解矛盾、抚平焦虑,成为大家口中“靠谱的暖心人”,也为小区治理注入了专业且温暖的力量。

2006年,对心理健康领域满怀热忱的李冬华,正式踏入心理咨询行业,并于2014年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退休后,当大多数人开始规划休闲生活时,李冬华却将目光投向了志愿服务。在入住聚龙花园后,李冬华偶然发现小区里的群众工作馆有一间心理咨询室,于是,李冬华主动请缨,成为群众工作馆里常驻的公益心理咨询师,每周五、周六在这里开展心理咨询志愿服务。作为小区里的“心理摆渡人”,李冬华将自己的专业能力转化为守护邻里心理健康、化解家庭矛盾的“社区力量”。在谈及做公益性心理咨询的初心时,李冬华说,退休后她想做更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这个地方,刚好可以成为她“发挥”的舞台,“我能继续做自己热爱的事业,这让我感到非常开心。”

“李老师,我家那位最近经常不着家,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居民的诉求,李冬华没有急于给出建议,而是先耐心倾听,引导居民说出内心的焦虑。同时分别为夫妻二人梳理情绪,既让妻子理解丈夫奔波背后的责任与压力,也让丈夫意识到家人情感陪伴的重要性。经过几次调解,这对夫妻逐渐学会了换位思考,丈夫开始主动分享工作近况,妻子也多了份体谅与包容。

“我没有什么大问题啊,但和他们真的无法沟通,特别是说到学习的事情就会吵起来。”小区里有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来访时告诉李冬华,自己没有学习和生活的目标,每次和父母聊到学习的事情就会忍不住吵起来,这让他感到有点焦虑。李冬华没有急于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而是通过聊天,让孩子去主动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生活目标。后来,这位孩子开始摸索自己的兴趣所在,在学习方面也更加用功了,家长因此也改变了沟通方式,非常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关系越来越融洽。

截至目前,李冬华已在群众工作馆心理咨询室累计开展家庭矛盾、夫妻关系等公益调解服务500余人次。每一次接待,她都带着十足的耐心;每一次调解,她都用专业技巧化解分歧。

而像李冬华这样的专业志愿者,聚龙花园小区有30多人,包括博士、企业高管、老师、医生等,服务业务范围涵盖党建宣传、纠纷调解、文体艺术、健康养生、教育、心理疏导6大类,已成为聚龙花园一张亮丽的治理名片。

编辑:杨涛 陈苏雅责任编辑:陈占友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